2021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院校、城市怎么选?
6月16日吉林省2021年高考阅卷工作向媒体开放,接受社会监督。2021年吉林省高考阅卷工作全部采用电子扫描、网上阅卷方式进行。图为工作人员在东北师范大学阅卷。(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随着2021年高考结束,另一个对于考生和家长的考验——志愿填报也随之而来。目前,河北、广东、海南等地已陆续公布将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山西、江苏也在近日开展了模拟志愿填报演练,以帮助考生熟悉流程,减少正式填报时的失误。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避坑,选到理想的学校与专业,到心仪的城市读书呢?
“3+1+2”新模式:了解投档规则,多方收集信息
今年,河北、湖北、辽宁、湖南、重庆、广东、福建和江苏实行了“3+1+2”的高考模式。高考政策是填报志愿的指明灯,因此考生和家长要对当地政策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尤其是第一年实行高考新模式的省份,要充分了解投档规则。
以河北为例,一是填报的基本单位发生了变化,以往是以“学校”为单位,今年变为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即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二是志愿数量发生了变化:普通类每次最多可填报96个志愿;艺术类、体育类每次最多可填报70个志愿。三是增加了选考科目要求。改革前考生填报志愿时,同一个科类,考生基本可以填报拟报考学校的所有专业(有特殊要求的除外)。改革后,考生填报志愿须符合拟报考学校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填报。四是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选项。这四项改革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再以某一学校的投档线为参考标准。考生要综合考虑具体专业的分数,并了解意向专业的学科要求。尤其是实行“3+1+2”高考模式的省份没有调剂机会了,考生容易被退档。
当然,志愿填报也是一场“信息战”。考生要认真阅读《高考报考指南》,也要擅于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各个高校的官网都可以查询到该校今年的招生计划性质、批次、科类、办学类型、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学制及学费等重要信息。各大网站、知乎、贴吧、微博以及公众号都能从不同方面给考生提供参考信息。
专业、学校、城市:着眼未来发展,结合专业与职业
许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会面临专业、学校、城市要优先选择哪个的问题。虽然,在实施“3+1+2”的省份,“专业+学校”的填报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困扰。但是,不同的选择,还是会影响考生的未来。
在这一问题上,考生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即明确自己在“3+1+2”中所选择的学科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也要了解目标学校的专业构成、选科要求,细致对比这两项后才可填报。至于城市、专业和院校孰先孰后,以经济类为例,考生可以优先考虑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这样可以为自己之后的实习以及工作提供便利;工科类要注重选择专业,尤其是“双一流”中的一流专业,是工科学生的优先选项;理科、文科类考生,则可以更多考虑学校。当然,高分段的考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分数的优势,尽可能兼顾三方面因素,为自己争取更感兴趣的专业、学校和城市。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建议考生优先考虑专业,因为专业与未来职业关系最密切。
在专业选择方面,考生可以先确定几个意向专业,如果最终还是在这中间犹豫不决,可以试听“中国大学MOOC”网站中各大高校相关专业的网课。考生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自己对某一专业是否真有兴趣,未来是否有意愿从事相关工作。当然,在选择网课的时候,考生要尽量选择一流大学或一流专业的课去试听,优质的课程能最大程度地将一门专业呈现出来。这一平台绝大多数课程是免费的、开放的,可以为考生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至于院校选择方面,鉴于实施“3+1+2”的省份,本科一批、二批进行了合并。那么填报志愿时,“双一流”、“985”、“211”则应是考生最应关注的衡量标准;至于在哪个城市就读,考生在选定专业后,优先选择专业相关产业实力雄厚的城市。例如,选了IT类专业,可以优先选择北京、深圳、上海、南京和杭州的院校。另外,考生可以参考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每年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这个数据较为权威,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021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入围。这一举措旨在培养未来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开展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模式的多元化探索。这彰显了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前瞻性规划。报志愿是高考后的关键一站,与自己未来职业息息相关。因此,考生要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每一条信息,将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为自己的高考画一个圆满的句号。预祝所有考生得偿所愿,被录取到心仪学校!
作者:实习生 曹书娟
配音:郑琬
策划、终审:刘君
一读:周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