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绿色是根 也是底气
对于成功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名录的农产品而言,绿色不是备选项,而是必选项。
稻田里连片金黄,微风吹过,稻浪绵延荡漾。这是五常大米丰收季的景象。几个月前,五常市委书记尹承云用一天时间,专门就五常大米的产业发展情况在市内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中,尹承云反复提到一个词——绿色。他清楚地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如今对于食品质量与营养健康愈发重视。吃在口中、咽在肚里, “绿色”成了消费者上心的事,也成了五常市政府上心的事。
谈及绿色生长,五常大米是有优势条件的。五常市环境基础良好,种植区域水质好、土壤好,气候也好。但本着对五常大米品质的高标准要求,五常市政府在五常大米原有环境基础上再拔高,多措并举将“绿色”再夯实、做彻底。
政府要求五常大米生产企业和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执行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的“三不用” 行动,引导当地农户按照有机标准、欧盟标准进行种植,实施工业灌溉用水III 类标准以上,要求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4% 以上……
在严格执行政府标准的基础上,五常市多家合作社也在通过多种新方法给大米添“绿”。以五常市卫国乡生命源水稻种植合作社联社为例,这里运用“中草药叶面施肥技术”种植五常大米,让五常大米喝上中草药,最终实现70 项指标达到中国有机大米标准。
在五常市杜家镇王家屯合作社的水稻基地核心区,五常大米幼苗与雏鸭共生长。核心区通过在田间养殖游动雏鸭给幼苗松土、增氧、施肥,让幼苗“大口呼吸”。如此,五常大米的水稻幼苗便有了“绿化肥”。
为五常大米添“绿”不是一句空话。近年来,五常市政企与农户携手,尝试了许多新法子。如今,在科技手段助力下,五常大米良种培育、植保体系、秸秆处理等环节都在实现绿色发展。通过扫描包装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知道手中五常大米自种植到生产的主要信息。
2020 年,五常大米首批成功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名录,这也意味着五常大米将走向世界餐桌,而绿色将成为五常大米持续发力的护盾。
其实,绿色培育已成为名录中许多农产品的必备要素。
江西赣南在培育赣南脐橙过程中,采用镀锌钢架防虫大棚、给脐橙浇灌竹根水、全人工除草等方式实现绿色种植。
甘肃静宁为培育出绿色健康的静宁苹果,采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黄色粘虫板、树干绑诱虫、人工刮治驱虫,全程采用安全手段给静宁苹果添“绿”。可见,只有吃得健康,才能获得信赖,如此,农产品产地与市场之间才能形成持久的正向循环。
(节选自《中国名牌》的《地理标志各领风骚》一文)
编辑:《中国名牌》杨洋
配音:新华网甘肃频道 郑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