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办事如跨国?破题需责任担当,更需机制支撑_新华广播_新华网
//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205/d6cfff8dddd64ddaaea7afc13bc30f09.mp3

跨省办事如跨国?破题需责任担当,更需机制支撑

2021-02-05 16:39:12

    不少跨省的政务服务事项,明明可以“异地网上办”,偏要群众“返乡跑断腿”;技术和理念上早就突破的认证难题,却遇到旧有法规条文的“拦路虎”;一头热一头冷,这边“Yes”那边“No”,群众拿着材料无所适从……难怪百姓有抱怨:跨省又不是跨国,办事咋就这么难?!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要求从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入手,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可以说,这项工作的推进已经划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疫情之下,更多民生事项需要跨区域办理、不见面审批。面对群众强烈诉求,基层不能“衙门式”推诿塞责、被动应付,而要换位思考、主动作为,让“数据跑腿”“区域合作”“部门协同”代替“群众跑腿”。

    现实中,为什么跨省办事这么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县情不同,审批的事项种类、名称、材料、流程、时限不一致,甚至服务理念也有差别。

    既言“跨省”,两头都得“热起来”。东部一位基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他们与劳务输出地对接时,得到的反馈经常是不冷不热,怕麻烦怕“踩线”,干脆不反对也不配合。向“新市民”推广时,竟多次被当成诈骗行为,“哪有这种好事?”令“吃螃蟹者”无奈的是,广撒“合作函”后,发现经常是“一头热”。推动“跨省通办”是个“良心活”,想促成,得有很强的韧劲和毅力。

    另一方面,一些“放管服”事项缺乏明确法律支撑,有基层干部担心,“好心想给群众办事,怕责任追究,宁可谨慎”。例如婚姻法规定,结婚、离婚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否则对着条款打官司,谁审批谁负责,存在被问责风险。一些地方不动产、公积金等在省级内部都没打通共享,更遑论跨省。

    破解“跨省通办难”,最重要的是统一互认标准,规范化办事操作流程。比如,围绕公安、教育、医疗、社保、民政等重点领域,把办事频率高、反映最强烈、需求量较大事项列出“清单”,逐项编制办事指南;收件要有“度量衡”,双方依法统一规范申请材料、审查要点、流程等受理标准;办理要有“流程图”,办结要有“时间线”,尤其注重以互联网即时沟通方式,提速窗口受理时限,办结后快递送达。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让跨省的双方减少顾虑,乐于担当责任,最终要靠依法行政消解。应当调整不适宜的法律法规条款,并建立跨省办理的容错机制,设立“跨省通办”专窗,推进咨询、投诉和人工在线统一受理。

    从这个角度讲,“打消疑虑”仍待完善顶层设计,“拧紧发条”需要强化倒逼机制,“为民解忧”呼吁提升作风建设。什么时候“良心活”成了“放心活”,群众跨省办事就能少闹心了。半月谈评论员 王俊禄 李惊亚 主播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