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亮:多关照数字化门槛外的“银发族”_新华广播_新华网
//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1109/ed3ff5eada284752b1c2656ceeca39e9.mp3

刘兴亮:多关照数字化门槛外的“银发族”

2020-11-09 15:59:00

      

       作者: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刘兴亮

播音 :新华网甘肃频道 郑琬

     今年以来,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在我们的生活中,防患于未然的疫情防控措施已经常态化,每个人的行踪都被纳入数字化的管控系统之中,一旦某个点出现问题,则牵一发动千钧,与此点联络在复杂的动态生活网络中的人均被纳入重点防患对象的范围。

    这一强有力的举措,在疫情期间收获了极大的防控成效。对于多数年轻人乃至部分老年人而言,他们很乐意把诸如“健康码”之类的应用放在自己的移动终端,以获取出入各种场所的通行便利。

    但是,那些没有智能手机,不会触屏的耄耋老人,不会用健康码,或者没有条件用健康码,怎么办?

    最近新闻媒体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开始关注“银发族”如何跨入数字化社会的问题。

    在某些特定地方特定时期内,不能出示健康码就不能进入一些场所,不能乘坐一些交通工具。这意味着造成了一些耄耋老人出行上的不便。

    用老人专用手机的老人们,去医院的次数远远多于年轻人。除健康码外,疫情期间的就诊还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才能挂号。这就让一些老人拖着蹒跚的步伐历尽艰难抵达医院后,赫然发现自己没有资格挂号,面对挂号窗口内的工作人员的解释与耐心指导,他们才意识到自己信息的闭塞。

    有子女在身边尚好,若没有子女陪伴,会有更多的无助感。

    过去有的年轻人不带现金开车过收费站,停下来,找后边的司机用微信或支付宝换现金,这叫一个烦恼。而如今,不停车收费的ETC普及率已经非常高。

    但我们不能忽视“银发族”。他们本是自己,并不刻意追求相反的生活效果,即便如此,也可能将自己的生活带入种种不便的境地。

    这时候他们应该得到宽容,乃至温馨备至的关怀和理解。

    虽然我们不是他们,并不能完全体会他们的困惑和苦恼,但是,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孝道,这是对自己长辈的关怀,也是道德建设对普遍规则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