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赵海军)新华网“溯源中国・阜阳优品推介会”日前在北京举办。推介会聚焦阜阳农文旅融合发展与特色产业升级,来自阜阳各区县的代表分别推介了当地特色资源与发展成果,为“阜阳优品”走向全国、迈向国际搭建了重要平台。
张玉清:颍州味道是千年文脉与烟火气的交融
阜阳市颍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玉清以“颍州味道”为核心,从地理、历史、风物、非遗四个维度展开推介。他介绍说,颍州作为阜阳主城区,兼具黄淮平原的沃土与水韵灵动的生态,以全国0.48%的耕地贡献了1%的粮食产量,“江淮粮仓”名副其实。
历史上,枕头馍承载着家国情怀。如今,颍州鸡蛋、大田恋思萝卜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金种子酒凭借明正德古窖池工艺传承非遗匠心,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近百亿元。张玉清表示,颍州味道不仅是舌尖上的传奇,更是千年文脉与现代产业的共生结晶。
王悦彤:颍上以文旅融合绘就平原水乡新画卷
安徽管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王悦彤聚焦颍上县“管子故里平原水乡”的文旅特色。她介绍,颍上拥有1987平方千米土地和178万人口,已建成八里河旅游区(国家5A级)、尤家花园等4A级景区,以“五河三湾七十二湖”的水系资源打造生态旅游标杆。
颍上不仅是管仲故里,更孕育了花鼓灯艺术等非遗瑰宝。当地推出的《颍上行》实景演出、《尤司令剿匪记》沉浸式演绎,让游客深度体验历史文化。特产方面,八里河咸鸭蛋、庄红贡米等享誉一方,亲子游、银发游等特色线路满足多元需求。王悦彤表示,颍上正以“文旅+”模式激活全域资源,让千年水乡焕发新活力。
甘斌斌:临泉打造可溯源的生猪全产业链高地
临晟集团总经理助理、临泉县中原牧场供应链负责人甘斌斌详细介绍了临泉生猪产业的发展路径。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县,临泉以“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为方向,建成亚洲单体最大生猪屠宰场(日屠宰1.5万头),2024年屠宰加工115万头,产值近30亿元。
当地构建了从种猪繁育、饲料生产到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依托新华网溯源中国平台,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全环节可追溯。甘斌斌提到,临泉已与京东物流等企业深度合作,计划2025年屠宰量达143万头,目标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他表示,临泉生猪正以科技赋能与品质承诺,打造全国信赖的“中原牧场”品牌。
卢高辉:界首三大特色产业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界首农投集团董事长卢高辉推介了界首“马铃薯、淮山羊、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界首马铃薯拥有近百年种植历史,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年产值超5亿元;淮山羊通过胚胎繁育技术提升品质,已成为外国王室专供品牌,年出栏60万只;食用菌产业则实现从传统种植到智能方舱工厂的升级,年产值1.7亿元。
卢高辉表示,界首以“界之首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整合311家农业企业,建成5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正推动特色产业向“全链条、高附加值”转型,助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丁帅:阜南绿色食品产业迈向集群化发展
阜南县农业农村局的丁帅聚焦绿色食品产业,介绍当地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76.5亿元,粮食总产突破18亿斤,蔬菜种植面积38万亩,阜南辣椒、阜南莲藕、阜南芡实等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
他提到,阜南正依托皖西北(阜南)粮食与绿色食品产业园,强化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产业从“单一生产”向“种养加销”一体化转型。同时,通过举办荷花美食节、培育“淮河鲍鱼”等特色项目,促进农文旅融合。丁帅表示,阜南将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与科技引领,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此次推介会通过多角度展示阜阳各区县的特色资源与发展成果,搭建了政企对接、产销联动的桥梁。依托新华网“溯源中国”平台,阜阳优品将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加速走向全国市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